2020年亳州市文化工作将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全市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推动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谋划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因机构合并占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性用房问题,配合省厅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地图。开展公共文化场馆绩效评价。部署开展全市县级以上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绩效评价工作,做好第五次全省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亳州市文化馆积极争创国家一级馆。推进安徽文化云应用。利用安徽文化云宣传推广文化惠民活动,力争市、县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活动全部通过文化云平台预约、直播。打造文化活动阵地。扎实推进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八大工程”,继续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上半年覆盖率达到95%。完成5家基层图书阅读点布局建设,营造“书香亳州”城市氛围,打造15分钟阅读圈。
二是组织文化惠民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指导县区开展“送戏进万村”招标工作,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做到一村一年2场文艺演出、一村一月1场电影。继续做好送戏进敬老院进军营和城市广场公益演出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组织“来亳州·品年味——红红火火过大年”系列活动、2020年全市乡村春晚系列活动、第九届全省优秀小戏小品展演暨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安徽推优活动、第二届“艺动亳州”——全市文艺调演系列活动、“六一少儿文艺汇演”“博物馆、文化馆欢乐奇妙夜”活动、“人人有艺”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公益培训、“亳州文化大讲堂”、第五届“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全市青少年儿童绘画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做好第三届省群星奖申报工作,确保全市申报数量、入围作品数量实现新突破。
三是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加大文艺扶持力度。抓好艺术精品创作。积极申报省级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开展市级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扶持3部新创大戏和6部新创小戏;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歌曲、舞蹈、戏曲、曲艺等优秀作品。做好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认真做好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做实项目谋划、选题设计等基础工作,各县区申报数量不少于5个,力争实现国家艺术基金入选项目零突破。组织开展优秀院团评选。组织参加民营“百佳院团”、十大名团名剧名角评选活动。开展市级“十佳院团”、“十大名角、十大名剧”评选活动。
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配合项目单位做好三清大道(省保单位程井遗址段)、古井贡酒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全面建立亳州市文物保护清单,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四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管机构)工作,对全市文保单位开展再普查工作。推进国保单位花戏楼防雷项目资金申报、南京巷钱庄安防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电子地图编制,建立革命文物档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组织开展好第15个“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开展“春游江淮——非遗进景区”“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亳州分会场活动、皖北七市传统文化(非遗)展演,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亳州市更多项目入选。启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基础数据统计及全市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全面推进《我眼中的老亳州》《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亳州市碑刻全集》等书籍编撰、出版工作。积极申报设立亳州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持续开展非遗“五进”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
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推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依托第七届安徽文化消费季,进一步扩大市民文化消费需求。积极设计开发文化旅游创意宣传品。积极组织亳州市文化企业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长三角一体化”相关推介活动。开展全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现状摸底工作。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亳州特色产业,进一步丰富亳州古城业态,聚集人气。加强亳州市文化项目库建设,力争更多优秀项目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项目。完成省保单位一中白楼及华祖庵文物本体修缮工程,积极推进国保单位花戏楼看楼及配楼、薛阁塔(塔顶养护)修缮工程,持续推进市级社区文体中心项目工作,启动国保单位南京巷钱庄保护规划编制和薛阁塔保护规划计划书申报工作。制定完善《亳州市社区文体中心运营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全市社区文体中心运营绩效考核。
六是加强文化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两期全市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班、一期基层院团负责人培训班、一期文化产业和一期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做好全省剧协会员培训工作。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培养优秀群众文化团体,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