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在乐山大佛博物馆广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乐山市文物局)、乐山市林业和园林局、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吕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副主任幸军以及乐山市相关领导出席。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用3-5年时间,将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集科研、保护、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全面开展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转化,全面提升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水平,为四川乃至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同时,举行了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揭牌仪式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乐山)基地授牌仪式。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构建省市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展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水平,全面推进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发布《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重要成果—《乐山共识》。共识认为,以川渝石窟为代表的南方石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提升石窟文物保护研究能力和保护利用水平;“川渝石窟保护工程”应在“十四五”期间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以更大规模、更高效率和更强的科学性实施;各有关专业机构应加强交流合作,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提高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应推进南方石窟保护利用的文旅融合,创新南方石窟文化内涵阐释、弘扬、传承利用的新机制、新方式。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吕舟致辞,对四川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给予了高度赞扬,对近年来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致以热烈的祝贺,祝愿四川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新的更大成果。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分别致辞,向辛勤工作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希望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进一步提振信心、真抓实干,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贡献。
  活动现场,发布了由四川省营地与自驾游协会推介的6条“最美自驾游遗产线路”,公布了由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四川省博物馆学会评选的“2019年度十佳遗产守护者”“2019年度十佳遗产志愿者”,四川省旅游学会、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评选的1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化利用最佳案例”,以及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评选的遗产卫士—“5·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专案组”。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以及相关领导为获评代表颁发了奖牌或证书。
  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雕饰山河—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展》开展。该展览将四川省、重庆市的50余处石窟与摩崖造像精品荟萃一地,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穿行于巴山蜀水,欣赏不同时代的雕刻艺术精品。展览将于6月13日至20日在乐山大佛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共分三个单元,从三个角度来展现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的杰出成就。
  活动现场,授予全国人大代表、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大佛守护人”称号;举办了《四川省文化和自然遗产优秀摄影作品展》。各市(州)文物、林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相关单位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