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中心绿轴 郭洁琼 摄
深圳西部宝安,四季万物并秀。在这片城区的中心绿轴线上,简洁现代的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沿着中央水体自北向南一字排开,局部线条似流水蚀石蜿蜒,形成优美流动的公共文化建筑群体,书香乐声与周边的绿地花海和谐共融,构筑出一幅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画面。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表情,公共文化建筑则是承载城市文化服务的主体。近年来,宝安区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大手笔投入,高规格谋划,推动区内重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
近日,宝安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宝安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召开。两会总结了在深圳改革再出发、加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宝安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确立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区内一批品牌化、地标性公共文体建筑设施,夯实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提升宝安区城市形象,推动宝安区文明创建标准化、常态化、长效化,在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同时,持续增强宝安文化软实力。
公共图书馆:积淀人文厚度,助推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
宝安图书馆 郑裕鸿 摄
公共图书馆历来是丈量城市文明的尺度。作为一座屹立于城市绿轴中心地带的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宝安图书馆新馆(以下简称“宝安图书馆”)一直发挥着传承文明薪火、普及社会教育、进行文化传播等重要社会职能。
一直以来,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于2013年正式建成开馆的宝安图书馆占地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余元,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是一座“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两馆合一的中心图书馆。
在运营管理上,宝安图书馆对标国际,构建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立垂直紧密型总分馆制,深化总分馆开放服务,持续完善馆藏结构,实施空间创设、优化阅读环境,稳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
2019年,西乡、福永、石岩、松岗4家街道图书馆被纳入宝安图书馆总馆垂直管理,阅读推广活动实行“一街道一特色”,形成“喜阅西乡”“阅享福永”“爱阅羊台”“‘亲’松Yue读”四大街道分馆阅读品牌。
与之同时,宝安图书馆持续推动“图书馆+”合作办馆模式,全年开展基层建设调研181次,新建分馆、社区阅读中心和流动服务点等各类基层图书馆17家。截至2019年,全区已建成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97家,实现全区10个街道公共图书馆100%覆盖。
多年的探索与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垂直管理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宝安区得以全面落实,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除了有效促进区内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更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19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优秀案例”。
多措并举之下,宝安区全民阅读氛围浓厚,阅读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以宝安图书馆为中心枢纽的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2019年全年接待读者突破800万人次,借还图书578万余册次,新增读者证7万余张,开展各类读者活动4065场,吸引逾170万人次参与。宝安图书馆获评国家“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中宣部“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第二届最美阅读空间”等荣誉称号。
对标国际化、立足本土化、落实城市化,是宝安图书馆的工作思路。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宝安图书馆积极落实“1+2+3+N”工程,大力建设高质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打造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标杆,在为市民提供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积淀城区人文厚度,助推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
新老三馆:建设服务阵地,夯实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基底
宝安区新三馆效果图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
公共图书馆是市民学习充电的好去处,而位于宝安区新安二路的宝安图书馆旧馆、群众文化艺术馆、新安影剧院3个场馆,则承载着宝安老城区市民关于第一场电影、第一次卡拉OK等文化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建于1990年前后的3个场馆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018年,宝安区正式启动“宝安1990”老三馆升级改造项目。这个总投资超过6亿元的改造项目,将对原来的图书馆旧馆进行全面升级,将原来的群众艺术文化馆改造为文化馆,并将原来的新安影剧院改造为宝安音乐厅,填补宝安区没有专业音乐厅的历史空白。此外,改造项目还将在3个主要场馆内建设水晶前厅、图书馆书廊、文化馆阶梯艺廊、屋顶花园等设施,增强城区文化艺术氛围。
目前,“宝安1990”的工地上一片繁忙。当2021年铭记着老城区市民文化记忆的“宝安1990”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时,将为市民带来更高雅、更现代、更具品位的文化生活,也将进一步均衡宝安区新老城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老三馆改造紧锣密鼓的同时,位于宝安中心区的新三馆(宝安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也于2019年底正式动工。
新三馆位于宝安中心区黄金地块,项目投资预算逾17亿元,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超过9万平方米。新三馆按照“三馆合一”的形式规划建设,分别为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这一重大场馆的建设,也将填补宝安区公共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历史空白,成为宝安中心区又一标志性大型综合公共文化设施。
深圳雨水充沛,新三馆充分考虑这一气候因素,以“雨·盒子”为设计理念,将雨这一浪漫、生动的意象,以一种绿色生态的方式进行诠释,建筑从顶层空间到底层雨水花园的整体引流设计,将让新三馆在雨季时形成独一无二的雨水立面,为市民呈现一座时代感强、功能合理、智能环保、极具艺术特质的公共文化建筑体。
整合资源,改旧建新。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三馆和新三馆的规划建设,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强调:“新老三馆是关系宝安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各相关单位要紧抓安全施工,高质量按期建设完成,并如期投入使用。”
一幅画、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自编自演的文艺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新老三馆所涵盖的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夯实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底。
特色公园:营造诗意温度,修筑城区民生幸福标杆
宝安四季公园 李立治 摄
如果说大型公共文体场馆为地方文化事业兴盛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那公园则为市民提供了更为轻松自由的文体生活空间。2019年1月30日,在宝安中心区通往前海片区的繁华路口,别具文化诗意的四季公园正式开园。
四季公园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宝安区委、区政府统筹规划,译地事务所设计,宝安区交通局建设。在四季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宝安区主管部门和设计方、施工方通力合作,克服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精细度要求高的困难,力求探索出完整街道、景观生态、多元活动的公园发展新形态,彰显建设和设计的一体化,将高品质的公园呈现给市民。
四季公园以“宝安之眼”为设计理念,用一个“环”将被道路分割为4个街角的地块融为一体,又将其分为“文化宝安”“创新宝安”“乐活宝安”“艺术宝安”4个季节感分明的特色分区,文化广场、波浪铺装、弧形看台等元素为市民提供富于创意的文体生活空间。
一个地方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从基础设施的选址就能看出来,除了四季公园,宝安区正在兴建的滨海文化公园及演艺中心亦是该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见证。
滨海文化公园位于宝安中心区中心绿轴的一端,总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在公园规划建设之前,宝安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了芝加哥千禧广场、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大阪难波公园等国际著名城市公园,在设计时将国际视野和深圳城市特色、前海湾滨海地貌相结合,注重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共生,并通过新能源应用、绿色建筑等技术,实现城海相融、人海相谐。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文化公园内还将建造一座包含1500座大剧院、600座多功能剧场的演艺中心。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演艺中心将延续宝安中心绿轴“水流蚀石”的优美意象,致力打造城市人文经典之作,国际最前沿设计与技术的采用、现代化智能剧场的打造,将为观众带来零距离的深入互动、全方位的视听体验。
此外,宝安滨海文化公园还将建设高度为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和有着多元公共空间的滨海廊桥,这些设施将与中心绿轴上的其他核心配套建筑共同组成区域大型文化公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立体城市开发建设的典范,文化、休闲、生态的新标杆。
宝安区背山接江面海,生态资源丰富,除了中心区的四季公园、滨海文化公园,以及原有的凤凰山公园、宝安公园、平峦山公园等,宝安音乐艺术公园、尖岗山文化体育主题公园、凤凰山人才林公园、乌石岩庙文化公园等一批具有文化广场、表演舞台、文化展示区、书吧等功能区的主题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坚持政府主导、需求导向、合理布局、合法建管,宝安区出台《宝安区加快建设公园文体设施提升文体功能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公园空间实施公园文化体育功能提升工程,让市民可以在覆盖全区的百余个公园或文化广场,时时体验身边的文化诗意和温暖。
国际会展:搭建先锋平台,拓宽城市文旅视野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鸟瞰图 深圳市宝安区大空港新城发展事务中心供图
时代旋律奏响,共筑湾区梦想。《感恩 铭记 憧憬——2019年宝安区“冬之恋”音乐会》尚余音绕梁,1月1日,一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的《2020新年音乐会——扬帆远航大湾区》又一次让宝安区走到了世界面前。
屏幕前,音乐会超5000平方米的舞台华美大气,两岸三地的明星荟萃,新时代的宏伟旋律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气象全方位呈现。这台精彩的晚会,正是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国际会展中心录制完成的。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会处的国际会展中心,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布局的深圳空港新城“两中心一馆”三大主体建筑之一,与国际会议中心、新科技馆同被视为关系深圳未来百年发展大计的标志性工程。
会展是一种复杂且高效率的社会活动。会展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会展场馆正在文化产业交流、文旅产品展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11月4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启用仪式上表示:“深圳将以国际会展中心启用为新的起点,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办展方向,努力用一流硬件设施、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务质量,加快打造辐射湾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一流会展平台,更好发挥深圳核心引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已在国际会展中心相继举办了2019年国际青年创新大会、首届大湾区工博会、智博会等展会。未来,宝安将大力引进各类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博览会,力争将国际会展中心搭建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交流推广的国际化先锋平台,拓宽城市文旅视野。
街道场馆:化合人文浓度,塑造城市文明典范
在对大型场馆建设高位布局的同时,宝安区各个街道的公共文体设施也是遍地开花,在各个角落涵养城市文化底蕴、激发城市精神活力。
一直以来,宝安区大力推进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政府公配文体物业、社区阅读中心和体育小场地建设为核心,全面整合社区公共文体服务资源,打造“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宝安区用好“新三规”和连片开发、综合整治等措施,精心规划、精致实施、精细管理,加强区内城市文化设施资源均衡优质布局。如,对宝安区体育中心网球场进行改扩建;力促包括宝安图书馆西乡街道分馆、李叔同专业艺术馆、深圳市粤剧团、宝安智库、文化名家工作室和文艺创作、研讨及交流中心等主要功能区的碧海文化艺术中心2020年底投入使用;加速新安文体中心、新桥足球体育公园、航城文化中心、燕罗文体中心、沙井街道文体中心、福海街道文化艺术体育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进程。
持续加大投入、构建网络,宝安区积极推进“一街道一文化艺术中心一体育中心”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新建体育小场地300个以上,并力争到2020年,全区基层社区阅读中心达到100家以上,同时实施全区文体场馆错峰开放,让覆盖全区的公共文体设施,在每个角落化合城区人文浓度、塑造城市文明典范。
高起点擘画,高质量落实。宝安区现有各类文化设施2878处,共计160.8万平方米;体育设施3687处,共计413.66万平方米。
“四季之声”音乐会,满足群众对高品质音乐文化艺术的需求;文化“百千万”工程,112个活动点全年开展演出2827场;首创区级重点文化活动菜单,“文化春雨行动”服务市民2100余万人次;举办4700余场各类公益培训,培训人员超20万人次;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宝安民俗文化节、宝安文化茶座、读书月、创意十二月等品牌文化活动年开展6000余场;茅洲河龙舟邀请赛精彩纷呈;“宝安国际马拉松”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依托遍布全区的6000多处文体设施,宝安区突出公益、借力发力,充分发挥场馆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主阵地作用,以每年万余场文体活动,铸就“活力之区”,让市民乐享人文宝安。
海量活动、海量培训,促生海量文化精品。福永醒狮、杂技献艺2019央视春晚,舞台剧《寻方》获阿维尼翁戏剧节“中法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广播剧《大爱人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宝安区文艺精品荣获各类奖项392项,其中国家级及以上10项、省级53项、市级329项,城市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不忘初心筑伟业,牢记使命续华章。从“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到“城市范例的先行示范”,宝安区继续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质配套、高效率运营,打造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运营持续的高水平文体设施体系,擘画“双区”时代文化发展新蓝图,进一步提升宝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影响力,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勇立潮头,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添文化助力。(郭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