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腾讯文旅与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联合组织举办的“何日更重游?——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线上发布会举办,会议中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出境旅游目的地排名中,疫情前,TOP1是美国;疫情后,美国已经不在TOP10中。未来一年没有旅游计划的主要原因:37.1%没有时间,32.5%预算不足,26.1%担心出游有风险。旅游方式,未来一年,“个人游”比例上涨16.7%,“家庭游”比例下降14.0%。定性研究表明,是出于降低老人、孩子出游风险的考虑。疫情后,多数人倾向于在“国庆”和“暑假”旅游。

    《报告》中还总结了,疫情后,旅游消费复苏的4个积极因素和5个制约因素;疫情对旅游消费观的改变有5个方面;对行业提出了一些建议?详看下面《报告》。

    79%的人对旅游持正面态度,认可旅游的价值,对旅游情感偏好强,而行为倾向性相对较低。

    未来一年(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费支出预期增长指数有所降低,但预期收入和消费增加的趋势依然存在。

    未来一年旅游消费预期增长指数为191.1,与2018年11月水平接近。

    疫情后旅游次数如何?未来一年,预期人均旅游次数为5.1次,较去年上升月1次。

    旅游消费预算,未来一年,人均预算为5746元,比去年增加734元。

    人均旅游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1、更多去年未出游的人今年也有旅游计划;2、中低收入群体旅游消费力提升;3、旅游花费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较去年明显提升。

    影响未来一年旅游计划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没有时间,预算不足,担心出游有风险,不确定性大、难做规划,对旅游缺乏兴趣,没有想去的地方,没有合适的旅伴,有其它活动安排,找不到性价比合适的旅游产品,找不到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其它。

    未来一年,预期能用于旅游的闲暇时间较2019年略有减少。

    在11类消费支出品类中,旅游消费的预期不确定性高,消费弹性大。

    对旅游风险的感知情况:

    旅游动机:

    旅游类型偏好:

    旅游动机的人群特点:低收入群体在“返璞归真放飞自我”和“进行社交结识新友”上的动机增长更显著。

    低收入群体未来一年预期的人均旅游次数为3.8次,较去年增长1.6次,提升显著。

    疫情对旅行计划的影响,28.3%的人取消了原行程,16.7%的人计划改期,9.1%的人更改了旅游目的地,10%的人承受了经济损失,27.5%的人处于观望状态,难做决定。

    疫情对旅游的相关讨论的热度变化:

    疫情后,何时恢复旅游活动?

    出游时间选择:

    预计旅游平均逗留时间为4.6天,半数以上旅游者旅程在2-4天。定性研究发现,用户的出游时长受疫情的影响较小。除非是在疫情期间的高风险出游,才会根据外界情况调整出游时长。从长远看,疫情结束后,用户的出游时长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旅游消费支出最大依次为“住宿”、“餐饮”和“交通”。疫情后更看重餐饮卫生,增加餐饮支出的意愿提升。

    未来一年,周边游出游次数最高。如果旅游消费支出增加,更愿意去省外游。

    全球疫情对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有很大影响。

    疫情前后,全国网民最想去旅游的省份TOP10变化:北京依然位居第一;湖北之前不在TOP10里,但疫情后,提升明显,位居第二。

    疫情前后,想去旅游的景点TOP20变化:神农架、黄鹤楼入榜。

    未来一年,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最看重安全卫生。旅游者对退费政策、应急措施、旅游保险给予了更多关注。

    旅游时,出行同伴怎么选?哪种旅游方式最常见?旅游组织方式偏好变化如何?

    疫情后,旅游选择的交通工具,汽车、大巴明显减少,火车高铁、飞机显著提升。

    旅游者降低风险的措施有诸多。定性研究表明,疫情后,旅游者会选择更高标准的饮食场所,选择卫生标准更高的星级酒店。“安心酒店”、“安心航班”、“餐饮服务标杆企业”等概念受到追捧。即使疫情结束,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判断也会参照这些标准。

    定量研究显示:40.9%的受访者对“文旅消费补贴优惠券线上发放”感兴趣,认可这种实实在在的补贴优惠以促进旅游消费的方式。

    定性访谈显示:游客希望线上发放的文旅消费优惠券在原价基础上的打折,而不是涨价后的打折,门槛低一些,适用广一些。有部分旅游者建议,线上补贴可以采用集卡的方式,如打卡了所有旅游景点有奖励。

    科技将以创新方式升级优化游客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