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省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5个、省级文保单位755处和不可移动文物25000多处,广东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法治推动创新性保护文化文物,一手抓政策扶持、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推动岭南文化文物创造性转化利用。
一是法治推动文化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广东省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指引》。同时,深入研究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全省各地相继出台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政策,如广州、佛山、潮州、惠州等地市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实现岭南文化、广东红色革命文化、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红色文化和旅游提质升级工程等九大工程,力争三年把广东初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创新性保护利用。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争取更多文物保护利用得到国家和省财政支持,组织开展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和完成第九批省保单位评选工作。2019年,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经费达1.3亿元,并将逐年增加。各地市人民政府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政策,配套资金。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有效推动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三是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文物保护传承。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实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试点)创建、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等工程,推动各地吸引社会资源,综合保护利用文化文物,开发内涵丰富的文旅产品和线路。潮州市政府牵头,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展“百家修百厝”工程;南雄市以南粤古驿道串联雄州古城与珠玑古镇等。同时,利用革命文物、南粤古驿道、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等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已完成广州杨匏安旧居修缮展示、梅州李坚真故居修缮、惠州东湖旅店修缮布展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在各地历史城区中构建文化遗产游径,拟公布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5个主题游径线路和大湾区游径标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