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城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悠然阳城”品牌,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的愿景,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全县经济转型、产业富民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全域旅游特色的“阳城路径”。
发挥优势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2019年,阳城县成功跻身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目前,全县拥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家,“太行人家”9家。
阳城县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天然生态植被和“山水田林湖谷”于一体的南太行风光达到1200平方公里;有1040处古堡古民居古院落,先贤创造的远古文化、商汤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资源;还有以大爱文化为代表的蜚声中外的六福客栈,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并称“康雍盛世、名列三城”的历史辉煌;更有长江支队、太岳精神等一系列革命历史的红色基因。这些都成为当地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阳城县全力推进“四全四游”融合发展、资源转型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党政统筹引领,基础设施先行;核心景区支撑,全域建设推进;宣传营销并重,产品产业共兴;引资引智同步,体制机制创新;十个围绕聚力,县域百姓双赢的、独具阳城特色的、被文旅部和国家级专家学者高度认可的、全域旅游改革促全面工作创新的“阳城路径”。
阳城,这座美丽山城,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古堡民居保护利用示范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等,基本形成了“用景区景点树招牌、以美丽乡村来承载、让山水古堡显特色、建休闲农业供体验、拿农家美食留客人、来田园城市养身心”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文旅融合提升悠然阳城品牌知名度
如今,阳城县打破所有制壁垒,促成皇城、蟒河两大核心景区合作经营,实现集体与国有企业的强强联合,全力推动阳城大景区发展战略。全面建成“阳城县东北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为“全县大数据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完善旅游交通网,全力促成阳蟒高速如期完工,“太行一号风景道”有序推进。
尤其是阳城县连续举办的四届八次“中国阳城国际徒步大会”,累计有60多个国家,3万人次参与阳城体育盛会,“悠然阳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四届“农业嘉年华”,更是完美演绎了现代农业和农耕文化,科普性和趣味性深受游客厚爱,成为周边“旅游+农业”发展的典范。
目前,全县各景区多景点先后成为影视拍摄基地,特别是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红色电影《铭心岁月》,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本土的故事,充分展示了阳城的厚重文化。山地自行车赛、半程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更是备受瞩目,东方古堡文化节、蟒河猕猴文化节等节庆品牌更是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
另外,大型实景剧《再回相府》《古堡!古堡!》电视剧《白鹿原》《大清相国》等的先后上演,更深层次扩大了当地文旅融合的社会效应。
提档升级培育美好阳城发展新动能
2020年,阳城县按照省委、省政府“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太行板块先行者、中原城市后花园”的目标定位,深入贯彻“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不断地提升阳城旅游质量,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的美好新阳城。
发展全域旅游,骨干景区引领是关键。其中,皇城相府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游客中心投入使用,加快整合、带动沁河两岸古堡群开发,推动古堡申遗;蟒河景区在创建5A的同时,开发提升“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美誉度,研究探索长隆模式,建设北方野生动植物种群最多的游览胜地,带动蟒河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析城山景区借势“昆仑丘”影响,讲好上古神话故事,塑造中华文明圣地,加快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加大规划建设和投资开发力度。
与此同时,在持续策划节事活动基础上,加快文旅商融合发展,构建写生摄影书画创作基地、各类体育训练基地、学生寒暑假营地和研学中心、房车宿营地、汽摩训练营、亲子休闲中心、马戏杂技表演营、康养中心等品牌。加快推进康养小镇建设,布局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中心等标志性旅游康养项目;借鉴“黄河·宿集”,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打卡地”,推动客栈与农家乐的上档升级;高标准发展大景区和县城夜色经济,提升《再回相府》《古堡!古堡》两个大型实景演出水准,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的精品旅游。
可以说,今日阳城,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配套服务软硬件越来越完善,区域联动发展越来越紧密,全域旅游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