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比肩接踵,旅行社门可罗雀

    “今年7月文件下来之后,国庆这个团是我带的第二个团,提前和师傅订好了39座的大巴车,结果团里一共才10个人,还想着靠国庆回血,没想到带这一个团还要倒贴钱!”做了五年西北环线旅游的林队说道。像林队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旅行社生意的门可罗雀和景区的“人从众”仿佛冰火两重天。

    据文旅部统计,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餐饮消费跑出了加速度,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9%。

    单看数据,国内旅游市场似乎已经回血成功,旅游热、消费旺、市场暖成为了各大媒体报道所围绕的中心。国内热门景点又恢复了往日人头攒动的景象,游客打卡络绎不绝。这个十一,旅游好像又活了。

    国庆期间的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孟星辰摄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双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1万人次,四号观景台是看日落最好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维护秩序,但是景区门口旅行社的大巴车却比往年锐减了不少。

    实际上,一大批旅行社和户外组织根本没有熬过今年的疫情寒冬。根据凤凰网·旅游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7日,我国总计有6456家涉旅企业注销,旅游业的签证企业龙头老大,百程旅行早已宣布破产。

    “今年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光7月这一个月,我们市就注销了三十来家旅行社,做西北环线的户外组织算上我们只剩下十余家了。”虽然也有像其他旅游从业者一样的焦虑彷徨,但是林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却重重地点了点头,“我觉得我们活下来了!”

    “他们需要的不是旅行社,而是旅行服务”

    旅游业是复苏了,可是旅行社却跟不上脚步了。近几年,不论是“低价团”的扎堆,抑或是关于旅行社“宰客”行为的报道,都让民众逐渐对传统旅行社失去信心。如果说疫情的来临是旅行社深陷泥潭的导火索,那么不断下跌的口碑就是其消亡的根本原因。

    随着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互联网的发达,比起赶场式的跟团游和不断进店购物的糟糕体验,人们更热衷于选择自驾或者是自由度高、时间充裕的户外组织。“他们需要的不是旅行社,而是旅行服务,所以我搞了个户外组织,不想走传统旅行社的老路了。”林队边给自己团里的大姨大叔们拍照边说,“这一路上我给他们拍了四百多张照片了,出来玩嘛,大家都是想发个朋友圈。”

    正在给团内成员拍照的林队孟星辰摄

    “我喜欢别人叫我领队,你也这么叫我吧,我觉得我不是导游”,林队黝黑的脸上满是不好意思,“其实我以前白着呢,可是我喜欢西北,疫情前我总是发这边的团,不来都想。西北人民热情啊,饭也好吃还不贵,一会儿你和我们一起去吃大骨头吧,我要请我的团员吃饭呢!咱花点钱让大家觉得被照顾了才是真的。”

    一路上林队手里的话筒就没放下来过,这话筒带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欢声笑语。“我第一次带团去青海,团里的一个小姑娘大晚上的上吐下泻,急得我背着她就往医院跑,结果去了医院医生说是吃多了引起的肠炎,后来一问这姑娘吃了10个大串儿,一个羊腿,还喝了一碗牦牛汤。你们可千万别学她啊,我可背不过来!”这一番话听得车里的人直笑,笑声从窗缝里溜了出去,连带着窗外的沙漠戈壁都少了几分荒芜。

    在大巴车上和大家聊天的林队孟星辰摄

    “拼服务、拼体验、拼态度”是林队给我们的三个关键词,而“绝不挤日程、绝不进购物店、绝不拿游客的门票返点”是林队做户外五年来的坚守,“其实顾客心里门儿清,我是合伙人啊,我得做口碑,有的时候咱吃点小亏才是大福,咱旅游业也得讲个‘可持续发展’不是嘛!”

    危中寻机,口碑才是旅游真底色

    数据从来都不是主角,每一个从业者自身才是。在旅行社的行业大寒流中,我们不妨危中寻机,探索行业蓝海。传统旅行社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取产品差价,显然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最不缺的就是信息。面对新的事物和新的需求,旧人、旧模式、旧思维不敢破,新人、新模式、新思维就会迅速挤占市场。而如果忙中乱了阵脚去挣快钱,用超低价团来吸引客源,想着法子在几天中从游客身上搜刮回来,也只能是一锤子的买卖。

    一方面,旅行社应转变思维,摒弃掉“顾客就是商品”的旧理念,致力于做好旅游服务,品质出行。作为顾客,需要的并不是一开始的超低价和旅行途中的被蒙被坑,而是从头到尾的高性价比与体验出行。另一方面,在个性化时代,旅行社更应根据需求推出定制化服务。例如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可推出乡村游、亲子游、深度游等针对性强的旅游形式;又或者可以创新旅行服务,开拓高品质的附加产品,探索“旅游+”的新模式。在旅游浪头来势汹汹的当下,旅行社唯有敢破敢立,做好品质出游,才能方显旅游真底色。